当着1亿菲律宾人的面,马科斯高调“亲华”,中国大使泼了盆冷水
“菲律宾不会做任何一方的棋子!”
在马科斯向中国伸出友谊的橄榄枝的同一天,中国大使的言辞却像是瞬间为这场“和解秀”浇了一盆冷水,迅速打破了这一幕的热度。
马科斯在马尼拉琼斯桥下的灯光璀璨中,高调宣扬中菲之间的“持久友谊”,然而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的回应犹如冰冷的现实,直接破坏了马科斯精心设计的亲华外交策略。这一回应清晰地传达了一个强烈信号:外交不应仅仅停留在言辞的表面,而要有实质的行动作为支撑。
琼斯桥的光芒照亮了马尼拉的夜空,也映照出了马科斯政府的政治困境。2025年6月7日,菲律宾总统特意提前两天举办中菲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选择在象征两国友谊的地标性建筑前发表演讲,激情洋溢地谈到中菲“持久友谊”,然而,却故意避开了南海争端和美国军事合作等敏感话题。这种刻意的“选择性失语”,并非偶然,而正是马科斯为了在内外压力下维持政权所做的政治调节。就在一个月前的菲律宾中期选举中,马科斯遭遇了重大挫败,他成为近20年来首位在中期选举中落败的总统,失去了参议院控制权,形势一度堪忧。
失去参议院控制意味着马科斯的政治地位进一步动摇,曾经风光无限的总统如今面临来自反对党和他本党内的多重压力。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势力悄然复苏,而该家族在对华政策上的立场一直较为温和,甚至倾向于友好合作。在这种内外交困的背景下,马科斯急需一场外交上的政治表演,以此挽回形象,转移公众注意力,借助在中菲建交纪念日上上演一场“亲华秀”来引发广泛关注,成为他当前最为便捷的选择。
展开全文
在琼斯桥的亮灯仪式上,马科斯的演讲措辞考究,不仅唤起了菲律宾华人群体的情感共鸣,还巧妙地避开了诸如南海争端等敏感话题。他在讲话中感谢中国对菲律宾经济发展的贡献,但却没有提及自己仅仅两周前在香会中指责中国的“南海扩张”。他大谈中菲文化交流,却对美军在菲律宾增设的五个军事基地保持沉默,这种言辞上的精巧操作,显然是在外交上进行的一场平衡游戏。
然而,黄溪连大使的回应却迅速让这场“亲华秀”冷却了下来。大使直接指出:“中菲是搬不走的近邻,期待双方重温建交初心,寻求合作而非对抗。”这番表面温和、实则有力的言辞,意味着中国对菲律宾的友谊期望并不仅限于表面上的友好言辞,而更注重实质性合作。尤其是“重温建交初心”这一表述,显然是在提醒马科斯,真正的友谊需要通过具体行动来体现,而不仅仅停留在空洞的承诺和政治口号中。
与此同时,菲律宾与中国的外交互动差异也愈加显现出来。中国对缅甸建交纪念活动的高度重视以及对菲律宾建交周年的冷淡反应,便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向马科斯政府传达了中方的态度。这种差别待遇,既是对菲律宾外交言辞不一的回应,也警示马科斯政府应更加谨慎地处理两国关系中的微妙平衡。
马科斯政府面临的政治赌博尤为危险:试图在军事上依赖美国的同时,又想在经济上依赖中国。这种看似巧妙的“鱼与熊掌兼得”策略,理论上虽然吸引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充满了风险。自2023年起,菲律宾对美军开放的军事基地数量由4个激增至9个,其中一些基地直接指向台海,进一步暴露了马科斯政府在地缘政治上的选择。而军事矛盾在2024年底达到了高潮:马科斯政府宣布不会派遣军舰在南海与中国对抗,这一表态出现在中国海军进行大规模演习之际,明显是对中国的一种“服软”姿态,然而却也引发了中国外交部的强烈反应,强调菲律宾对南海争议的挑衅行为必须承担后果。
此时,菲律宾军方内部的变化也显示出其对外交政策的深刻担忧。马科斯在2023年6月撤换了亲美的防长加尔韦斯,任命退役陆军上将特奥多罗接任,后者公开声明“菲律宾不会做任何一方的棋子”,这份表态意味着菲律宾在对外军事战略上的独立性已成为新的讨论焦点。这一反复无常的外交政策,正揭示出菲律宾政府在美中两大势力之间的深度依赖和内心的矛盾心理。
这种复杂的外交博弈让菲律宾的道德信誉显得尤为脆弱。在中国履行承诺时,菲律宾却多次违背诺言。最具代表性的是2023年8月,中国向菲律宾提供了2万吨化肥,解决了菲律宾农田的燃眉之急,然而在同一时期,马科斯却在国情咨文中对南海问题保持沉默,似乎暂时“忘记”了对中国的敌意。然而,这种“忘记”很快复发,短短十天后,菲律宾便高调庆祝南海仲裁裁决七周年,公然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
更为恶劣的是,菲律宾在仁爱礁事件中的背信弃义。中国与菲律宾曾达成协议,计划将搁浅的“马德雷山”号撤离,然而菲律宾不仅没有履行承诺,反而利用该船制造了事端。这一系列的背叛行为,直接影响了中菲双方的互信。
马科斯在2023年对中国化肥援助时曾承诺,“菲方一定会坚定维护对华关系”,但现实却是菲律宾向美军开放更多军事基地,并在南海持续挑衅。中国对菲律宾政府的这种“言行不一”已开始进入“考察期”。正如中国驻菲使馆参赞杨国良所言:“只要中菲两国相向而行,就会有更多合作落地。”这意味着菲律宾必须以实际行动而非口头承诺,来证明其对中方的诚意。
要理解马科斯目前的外交困局,必须将其与前任总统杜特尔特的对华政策进行对比。杜特尔特在任时,因为个人反美立场与中国发展了更为深厚的关系,他曾明确表示:“如果发生危险,我会让美国滚开”。然而,马科斯与杜特尔特不同,作为政治世家的后代,他有着更深的对华理解,但其“亲华”政策却更多是一种战略上的战术调整,而非坚定的战略选择。
马科斯的“亲华”姿态与杜特尔特的立场有着本质差异。在2019年,杜特尔特曾警告:“美国要当中菲之间的第三方,不会成功!”而两年后,马科斯几乎完全照搬了这一说法,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反其道而行,允许美国扩大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并积极配合美国在南海的军事挑衅。
中国对此深感失望,但菲律宾这一亿人口的邻国,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战略伙伴。中国将继续坚定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同时注重与菲律宾民众的关系发展,推动民间交流与经济合作。如中国大使黄溪连所说:“华人华侨为菲民族独立解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这一亲华力量才是中菲关系的真正基础。
希望您对这个话题有更多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讨论。
评论